王羲之家族,既是传承儒学的世家,亦是信奉天师道的世家,王羲之及其诸子皆为虔诚的天师道信徒。王羲之的思想,呈现出颇为复杂的特质。在其晚年致友人谢万的一封信中,曾这般写道:
图片
顷东游还,修植桑果,今盛敷荣,率诸子,抱弱孙,游观其间,有一味之甘,割而分之,以娱目前。虽植德无殊邈,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。或戒以轻薄,庶令举策数马,仿佛万石之风。君谓此何如?比当与安石东游山海,并行田视地利,颐养闲暇。衣食之余,欲与亲知时共欢宴,虽不能兴言高咏,衔杯引满,语田里所行,故以为抚掌之资,其为得意,可胜言邪!常依陆贾、班嗣、杨王孙之处世,甚欲希风数子,老夫志愿尽于此也。
图片
从这封信中不难发现,王羲之与他同时代的诸多名士一样,秉持礼玄双修、儒道兼综的理念。回顾王羲之担任会稽内史期间推行的一些政治举措,以及在友人殷浩、谢万北伐之际,他对时局所做的分析,都不时体现出儒家思想的烙印。在两汉时期,儒家思想中的礼乐教化,逐渐沦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。
图片
儒家极为重视艺术与人、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,倡导 “崇教化,重人伦”。然而,随着汉末儒学的式微,在两晋南朝时期,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于礼学领域。
纵览王羲之的一生,在他的书法作品中,并未明显体现出儒家在这方面的思想。至于儒家思想中的中和美、心性论对书法的影响,实则是在王羲之之后的数百年才逐渐显现,儒家思想对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微乎其微。
图片
就天师道教而言,它给予王羲之的,以今人的视角审视,不乏愚昧与荒唐的思想成分,甚至间接导致了他的儿子王凝之最终惨死于孙恩叛军之手的悲剧。天师道教思想,本质上与艺术并无直接关联。天师道教思想源自《黄帝内经》、《老子》,而玄学思想则发端于《周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。自向秀、郭象为《庄子》作注之后,《庄子》思想在东晋南朝时期焕发出耀眼光芒。综合考量王羲之的书法思想,乃至他的人生理想,不难发现,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思想,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。
图片
一、 玄学名士王羲之
王氏家族虽为儒学世家,但自王羲之的从曾祖王祥那一辈起,玄学之风便已悄然浸入。《晋书・王祥传》记载:“祥在正始,不在能言之流,及与之言,理致清远,将非以德掩其言乎!” 正始年间,相较于卫瓘、王弼、钟会等年轻才俊,王祥作为德高望重的长者,虽不常投身于玄谈之伍,但偶尔参与其中,故而获此评价。
图片
此外,《世说新语・品藻》第六条亦云:“正始中,人士比伦,…… 又以八裴方八王,…… 裴徽方王祥。” 所列的八裴八王,大多是玄学名士。王羲之的族伯,身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,曾赞誉王祥 “太保可谓清达矣。” 由此可见,从王羲之的曾祖辈起,家族便已深受玄风熏陶。
至王羲之的父辈,其族伯王戎、王衍,从伯王敦,从叔王导,叔父王廙,皆为玄学名士。王戎作为竹林七贤之一,在玄学领域颇具声名;
图片
王衍乃西晋末年玄谈的领军人物;王导则是东晋初年玄谈的领袖。即便身为武人的王敦,亦对玄谈颇为热衷,只是造诣不及王衍、王导及王廙那般高深。而王廙不仅玄学素养深厚,《隋书・经籍志》记载其著有《周易注》等理论典籍,同时他的书画水平在当时堪称翘楚。王羲之日后能取得卓越成就,王廙对他的影响不容小觑。
图片
王羲之幼年丧父,少年时期多与叔父王廙、从伯王敦、从叔王导一同生活,自然而然地受到玄风的濡染。例如,王羲之年少时,便得到手握军事大权的王敦的称赞:“汝是我佳子弟,当不减阮主簿。” 而作为玄学名士的阮主簿阮裕,同样对王羲之给予高度评价:“王家有三年少,右军、安期、长豫。” 王羲之十三岁时,又获另一位名士周觊的赏识。裴启《语林》记载:“右军年十三,尝谒周觊,时绝重牛心炙,坐客未啖,觊先割啖羲之,于是始知名。”
图片
王羲之入仕之后,所接触的同僚大多也是玄学名士。曾作为他上司的庾亮,便是其中一位。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第二十四条描述:“庾太尉在武昌,秋夜气佳景清,使吏殷浩、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。音调始遒,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,定是庾公。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,诸贤欲起避之。公徐云:'诸君少往,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。’因便据胡床,与诸人咏谑,竟坐甚得任乐。后王逸少下,与丞相言及此事。丞相曰:'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。’右军答曰:'唯丘壑独存’。” 此次玄谈,参与者包括庾亮、殷浩、王胡之等人,王羲之本人也极有可能置身其中。他与王导之间的对答,亦充满玄谈意味。
图片
王羲之所结交的朋友,诸如殷浩、谢安、谢万、支遁、孙绰等人,皆为玄学名士,其中尤以殷浩、支遁对玄理的研究最为精深。王羲之与支遁的结识,源于他听闻支遁对《庄子》逍遥义的全新阐释后,“披襟解带,流连不能已。” 这表明他对支遁所论《庄子・逍遥游》的新义极为赞赏。若他对玄理并非精通,支遁的一番玄谈,想必难以对他产生如此强烈的触动。支遁是东晋玄学佛学化进程中的关键人物,他既以佛理解读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,又借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阐释佛理,探寻玄理与佛理的共通之处,对东晋之后玄学的佛学化产生了深远影响,同时也为后世禅宗对书法、诗歌等艺术领域的影响埋下伏笔。这种佛道双手互搏的思想倾向,也是存世《王羲之佛遗教经》、《王羲之老子道德经本》虽有争议,却并非毫无理由的基础。
图片
身为玄学名士的王羲之,自然也会成为他人品鉴的对象。他年少时便受到王敦、阮裕的品鉴,也曾获王导赞誉:“逸少何缘复减万安耶!”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第三十条记载:“时人目王右军:'飘如游云,矫如惊龙’。”《世说新语・赏誉》第八十条亦云:“殷中军道王右军云:'逸少清贵人,吾于之甚至,一时无所后’。”《世说新语》一书中记录了时人对王羲之诸多品鉴之语,且均给予了极高评价。
王羲之同样也时常品鉴他人。如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第二十六条载:“王右军见杜弘治,叹曰:'面如凝脂,眼如点漆,此神仙中人’。”《世说新语・赏誉》第八十八条又云:“王右军道谢万石'在林泽中,为自遒上’,叹林公'器朗神俊’,道祖士少'风领毛骨,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’,道刘真长'标云柯而不扶疏’。”
晋穆帝永和九年,由王羲之主持的兰亭雅集,堪称一次玄学名士的盛大聚会。此次聚会所作之诗,皆为典型的玄言诗,诗中的诸多语句,皆源自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的玄理。
王羲之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。那么,玄学思想在他的书法及书法思想中究竟有怎样的体现呢?
(待续)
我们将《王羲之佛遗教经存世珍本》、《王羲之老子道德经本》精确复制,作为极其重要的“法帖3.0”藏本以飨书友!请注意,“法帖3.0”出品是原汁原味、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,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印刷形态!
欲购专业级《王羲之佛遗教经存世珍本》、《王羲之老子道德经本》超清复制件的书友,可点击下面商品卡,品鉴与激赏!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