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热点观察家#
欢迎您的光临,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9月2日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的一席话,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被西方偏见遮蔽几十年的历史真相——“没有中国的顽强抵抗,二战胜利可能要晚很多年,甚至结局难料”。
这位走遍全球的国际政要,特意将“日本1931年入侵中国”定义为“二战真正的开端”,3500万军民伤亡、70%日军主力被牵制的数字,让在场的中外记者都感受到了历史的重量。
当天上午,古特雷斯在纪念馆里停留了整整两个小时。他盯着“九一八事变”的老报纸看了很久,手指轻轻抚过展柜里的川军步枪——枪身已经锈迹斑斑,但枪托上刻着的“杀敌报国”四个字依然清晰。
讲解员告诉他,1937年淞沪会战,中国军队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日军的坦克;1941年长沙会战,军民一起挖了几百公里的战壕,让日军陷入“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”。古特雷斯感慨地说:“我之前只知道欧洲战场的惨烈,没想到中国战场的牺牲更让人震撼。”
其实,古特雷斯的话不是突然说的,而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贡献的“集体觉醒”。最近几年,西方学界悄悄发生了变化:英国剑桥大学的《世界现代史》教材,把二战起点从1939年提前到1931年;
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课上,教授会用“中国战场的牵制作用”作为案例,讲解“战略博弈的重要性”;甚至日本国内的进步学者,也开始在书中提到“中国抗战让日本无法全力进攻东南亚”。
这些变化的背后,是中国崛起带来的历史话语权回归——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当中国在联合国的投票权越来越有分量,当中国的发展故事被更多人听到,历史的真相自然会被重新书写。
更关键的是,古特雷斯的话戳中了当下国际局势的“痛点”。最近,美国支持日本修改安保法案,允许日本向海外派遣军队;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声称“二战起点是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”,故意淡化中国的贡献。
古特雷斯此时强调中国抗战的意义,其实是在提醒某些国家:“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忘记历史的人,终将重蹈覆辙。”就像当年罗斯福说的:“假如中国被打垮了,日本会腾出多少兵力去进攻东南亚和太平洋?”中国战场的“牵制作用”,其实是盟军胜利的“隐形转折点”。
中国现在强大了,但从来没忘记当年的苦难。今年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会上,一位92岁的老战士举着当年的军号说:“我当年吹号是为了让战友们冲上去,现在吹号是为了让年轻人记住,和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。”
这句话让很多人泪目——中国举办纪念活动,不是为了恨日本,而是为了让后代知道,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教训,“和平需要守护”的真理。就像古特雷斯说的:“中国的抗战,是人类反抗侵略的典范,这种精神,值得全世界学习。”
历史的真相,从来不会被永远遮蔽。当西方开始修改教材,当国际社会重新认识中国的贡献,我们更应该思考:**如何让年轻人记住这段历史?如何让和平理念深入人心?** 古特雷斯的话,其实是在给我们提个醒:“尊重历史,就是尊重未来;坚持真理,就是守护和平。”
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!
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